近现代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我思哲学与反我思哲学之间相互冲突、协调甚至综合的解释史。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构成了这一解释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坚持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从而阐发了一种旨在超越......
“先验自我”与“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分别在其早期和晚期著作中使用的两个中心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个范畴在胡塞尔哲学中前后转换的理解,有两种比较突出的观点,其一是断裂说或重心转移说,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前......
阿多诺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的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18世纪康德提出的“至善”及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19世纪叔本华高扬的同情......
一、两种正义观罗尔斯把自己的正义观分为“一般的”(general)和“特殊的”(special)。“一般正义观”的初次表述是:“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该平等地分......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翻译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的后期重要著作《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BeutrgezurPhilosophie(vomEreignis)],即出版......
胡塞尔晚年曾用“之之状”来形象地隐喻其整个现象学的运思轨迹,宣称自己在哲学上是一个真正的开始者。哲学家的这种自身理解与其对现象学还原本性的认识相关。在胡塞尔那里,现象学还原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纯然是......
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是否可能继续谈论革命或设想一种取代这种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将这个话题抬到了台面上。而就在不久前,当全球资本主义的汽笛声响彻全球的时候......
20世纪60年代上海有一份刊物名叫《学习与批判》,这份刊物虽然把“学习”与“批判”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却并不是要人们对同一个对象或一个文本既学习也批判,而恰恰是要把学习与批判的对象截然分开:学习的对象......
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作为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而得到表述和强调的,西方哲学的深邃的智慧也往往深蕴于对形而上学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探求之中。但随着现代科学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执意消解和否定,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掀起的完全......
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从认识论角度集中论述了其认识兴趣理论,之后再没有明确地以认识论为题进行著述,因而人们往往将其认识论直接等同于认识兴趣理论。然而,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实际上仅仅是其认识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