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家族私有制及其基础上的宗法人伦秩序所要求的家庭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家庭本位,即一切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利益。西方传统......
20世纪著名美学家沃林格曾感慨地说:“西方人总是为移情冲动寻找地盘。”①其实,不仅西方人,中国学人也总是为移情作用寻找地盘,似乎“移情”乃是普世的在世态度,是普世艺术的唯一标志。但中国思想世界中有“情......
孔子(公元前551—479)和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分别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开山祖。他们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
一(一)佛教与政治佛教进入日本伊始就与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日本佛教的各个宗派是在历代政权的扶植倡导下才得以建立和发展的,而政治权力对佛教的支持也是以佛教必须赞成、并且积极为政策服务为前提......
在中国哲学中,怀疑主义的传统总的来说不如西方的强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哲学没有怀疑主义传统。其实,哲学与“疑”相生相连。虽然不能说所有发疑的人都是怀疑论者,但是,怀疑主义在中西哲学中的普遍存在,......
探索中国哲学①与西方分析哲学②之间的建设性互动③如何可能的问题,既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哲学与西方传统的分析哲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哲学传统,都曾各领风骚,取得了诸多灿烂辉煌......
杜维明先生曾指出: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自我修养,其学说真正关心的是完善自我。(注: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66页。)用这一观点去考察王阳明的心学的精神,可以用“成已”与......
从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诠释学至今,在对其译介和研究日益深入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诠释学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并开始从事西方诠释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学术界虽然对诠释学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中西逻辑比较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时,西方逻辑随西学逐渐传入中国,一些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在不断学习、了解、消化西学的过程中,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交融和对决中,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了......
智慧处于一切哲学与宗教传统的中心。哲学直接起源于对涉及存在、本体、知识和善的本质和意义的智慧(So-phia)的爱和探索(phila),而宗教本质上是对关于如何超越人的有限性的智慧的探求(人的有限性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