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法国学者皮凯蒂大红大紫。此书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皮凯蒂对分配公正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到底从什么视角去分析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贫富分化、贫富差距在什么范围内是合理的,超出了什么限度就会引发激烈......
迈克尔·桑德尔在今天的中国,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学者之一。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在哈佛大学的公共课“公正”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成为选课学生最多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公开视频在中国的网络上播出,受到人们的狂热......
希腊文化一直重视法律,视其为保护人类免受自然欲望(注意:这是另一种涵义的“自然”)侵害、保障人身安全、提高人的生活和维持城邦的机制。对于共同体生活的威胁,一是普通人之间由于贪欲而犯下的伤害,这是刑法所......
近年来,程序正义的观念在国内学界得到了广泛接受和高度重视,而这种接受和重视同罗尔斯(JohnRawls)的正义理论有密切的关联。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多次强调他提出的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而一再重申自己的......
“和而不同”是中国儒家传统的说法。但如果我们把传统意义上的“和”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团结”,那么,“和而不同”的意思就是要在价值和利益多元的情况下保持团结。这个问题在当今世界具有普遍意义,因为无论是在......
近年来,社会公正问题愈发凸显,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社会主题之一。在西方国家,这一问题的凸显大抵始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社会的正义问题似乎始终困扰着我们这个世界,仿佛是......
一有一个问题令黑格尔当年困惑不已:中国为什么在春秋战国之后、秦汉统一以来的两千年间一直踏步不前?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被西方远远地甩在后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严复讲得很到位。严......
无论在哪个时代,公正的基本倾向、基本精神都是相似的,即“给每个人他所应得”。公正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公正的理解大致相仿。孔子认为,以德报怨是没有准则的做法,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英国18世纪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但他本人把自己主要看成是一位伦理学家。他在26岁时便完成了里程碑式的著作《人性论》(三卷本),......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善居于核心地位。由此形成一种认识,善就是道德;也形成一种标准,从善的角度评判政治——用道德尺度衡量政治家的政治行为。这种认识长久地影响着传统中国的理论思维和实践理性,其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