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北京共识”等频频为国际人士所提及和论述,尤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所重视。在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之际,中国特......
作为常识的“自然”一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哲学意义上的“自然”到底承载着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妨通过考察“自然”一词的观念史变迁来说明这个问题。正如美国观念史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诺夫乔伊所说:“没有关于观......
马克思国家观主要有三方面核心内容,在国家起源和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实现了冲突论和融合论的统一,认为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利益的工具;在国家职能问题上,马克思提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社会......
近二十几年来,国内政治学原理的框架主要采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诸门类政治科学,其中方法论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趋于体系化。相比之下,政治哲学的研究技能鲜有系统的探索和总结,这是需要弥补的。另一方面,在近......
政治哲学近年来在中国的兴起是值得我们予以特别关注的重大哲学事件。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政治哲学的主题和学科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及其当代意义、中国政治哲学的开展与方法论自觉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
汉语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政治哲学的研究已经较为重视:以政治哲学为命题的学术文献相对增加,举办有专门学术会议,政治哲学已进入大学课程体系。(注:如在“西方政治哲学”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这样......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往往是进行公共管理的主导力量,自然也是......
中国现代学术关于正义论的几乎所有研究都可以归结为“西方正义论”。其实,“义”或“正义”向来是儒家传统的一个基本主题。但这样的“中国正义论”早已被遗忘。最近虽然略有改观,但其研究仍嫌粗疏。今天亟需重新研......
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探讨,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在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的研究中,并没有真正揭示其全部内涵。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生成的:其一,是马克思历史哲学内在逻辑的双重性;其二,是马克思......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政治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我国学界开始把视线投向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上。[1]这种现象反映出在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上增加了一种新的维度,即政治哲学的维度。将唯物史观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