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是南宗中五支成立最早、传承最长、影响最大的派系,其基本典据《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以下简称《临济录》)自创制时起即享誉禅林。长期以来,人们将临济义玄作为临济宗的惟一开......
近年以来,中国宗教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对中国本土信仰生活的田野观察以及从文化和社会史角度出发的信仰传统研究日益深入,使学界意识到研究中国宗教需要从中国文化语境和信仰特色出发才能准确理解中国宗......
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直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一问题,才有所谓基督教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信仰上帝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一问题,而从纯粹信仰的角度说,则只有在......
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常常因其在律法方面的准则和制度,被称为“律法”的宗教。就伊斯兰教而言,虽然历史上伊斯兰教法并非穆斯林社会治理的唯一法律准则,但宗教(Dīn)与教法(Shari‘ah)......
一、问题的提出东汉翻译的《道行般若经》,又名《般若道行品经》,简称《道行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般若类经典,属于小品般若系统。据载,三国魏朱士行“讲《小品》,往往不通。每叹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
《扬善半月刊》是民国时期在上海编辑出版的一份期刊,创办于1933年7月,至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事而停刊,共发行99期。该刊由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主人张竹铭出资创办,道教界著名人士陈撄宁担任主笔,内容......
日本学者对中国道教的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卓著,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汉学界对道教的重视和研究达到高潮,涌现出一批杰出学者,出版了大批学术专著,提出不少创新性见解,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文化比较研究中,“他者的眼光”总是要借助“有色眼镜”的,即一个来自域外的研究者,往往难免抱着“自己的观念”来观察与评论另一种文化现象。然而,“他者的眼光”若能甩掉其“有色眼镜”,或有可能达到另一番认......
宋代内河和海上航行空前繁荣,航行于水上的各种群体数量剧增。而行走于水上世界的人们认知自然的角度和心理与陆上脚踏实地的人们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信仰的神灵与陆上信仰既有交叉,又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有其独立的......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除了中土僧人的不懈努力,还与外国僧人的积极援助分不开。汉唐时期,大批来自古印度和西域各国的佛教僧人在中土王公贵族的支持下,翻译佛经,度众弘法。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佛教迅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