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人生哲学

【陈建明】平等之爱与差等之爱

在中西伦理学的比较视野里,儒家的仁爱与基督宗教的博爱常常被认为是各自伦理传统的核心概念而被强调,许多全球伦理的倡导者认为两者都是人类爱的理想形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如全球伦理的积极推动者,德国神学家孔汉......

阅读全文

【秦越存】美德与人的存在

一、美德伦理的现代失落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的确给人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度繁荣,但繁华的背后却是人被“物化”的逻辑所控制的生存困境:个性缺失、道德衰退和精神贫乏等问题。对此,20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和理......

阅读全文

【徐清祥】养生送死、内圣外王与事鬼神上帝

儒家是三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层次:一是人生问题,即人的生死问题,根本的一点是养生送死,具体原则是事死如事生。二是政治教化问题,即人间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这里有两点:从社会基础来......

阅读全文

【王云萍】儒家伦理与情感

情感在伦理学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情感性质的理解。传统的西方伦理学往往在预设的情感-理性之二分(dichotomy)中来看待情感的作用,而当代西方则出现了一种对传统理解的一定程度的更新,这一......

阅读全文

【王晓霞 孙连锋】鲁迅的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青年时期鲁迅看到祖国被帝国列强瓜分,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全集》第7卷,第423页。以下......

阅读全文

【杨丹荷】熊十力哲学人生论中的道家思想资源

熊十力哲学人生论的主旨是天人不二,摄天归人,圣人成能,内圣外王。从熊十力一生所留下的文字中可以发现,世间万象及人的生命的变化流逝、不可执留是最困扰他的问题之一。他通过认同、推崇变化,将人生与变化无穷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