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美学

【章建刚】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

有专家在研究这一百多年的文学思潮时认为其间有三次文学革新高潮,即戊戌文学革新高潮、“五四”文学革新高潮和80年代文学革新高潮。①这个分析用于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及艺术理论、艺术哲学的进程也是大致合用的,这......

阅读全文

【宋薇】钱穆“道”论及其美学阐释

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道”的内涵丰富而又深刻,它关乎有与无、天与人、本与末、体与用等诸多哲学问题。道的形上性,体现为人之精神的崇高,道的实践性,又映射出人生的丰满。“道”论成为历代哲学家探求宇......

阅读全文

【王德胜】“微时代”的美学

曾几何时,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评论、微广告、微游戏、微整容、微支付、微营销等等“微”的大面积弥漫,构成了我们当下生活的特定样态。“微”不仅作为一种时时处处发生着的生活想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直......

阅读全文

【陈望衡】 “天人合一”的美学意义

宋明理学所完成的“天人合一”论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哲学基础,这已为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者所共识。但仅局限于这样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应该说,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天人合一”论,其精神实质......

阅读全文

【尚东涛】美生成于审美中介与客体之互动

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条)。因此,美是生成的。然而,美何以生成,历来都有着诸多分歧。自柏拉图的美是“超验”的观念发端,形成的美生成于“主观”的美学流派中,休谟的美“只存......

阅读全文

【胡经之】梁启超的美学贡献

梁启超和王国维是同时代人。梁比王早生了4年(1873),晚死了2年(1929),两人都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晚年都成了清华园国学门的著名导师。王国维因清亡、末代皇帝被逐,身为侍读的他感到奇耻大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