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在研究这一百多年的文学思潮时认为其间有三次文学革新高潮,即戊戌文学革新高潮、“五四”文学革新高潮和80年代文学革新高潮。①这个分析用于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及艺术理论、艺术哲学的进程也是大致合用的,这......
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美学的当代阐扬者舒斯特曼认为:“实用主义美学肇始于约翰·杜威——而且差不多也在他那里终结”[1]10。《艺术即经验》是杜威惟一的美学专著,被舒斯特曼褒扬为具......
本文讨论景观的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作为一名指导人们如何观察、体验和最终评价自然景观的社会科学家,我主要致力于应用研究,认为将美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非常重要。在美学研究方面,我们对景观最直接、......
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道”的内涵丰富而又深刻,它关乎有与无、天与人、本与末、体与用等诸多哲学问题。道的形上性,体现为人之精神的崇高,道的实践性,又映射出人生的丰满。“道”论成为历代哲学家探求宇......
曾几何时,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评论、微广告、微游戏、微整容、微支付、微营销等等“微”的大面积弥漫,构成了我们当下生活的特定样态。“微”不仅作为一种时时处处发生着的生活想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直......
宋明理学所完成的“天人合一”论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哲学基础,这已为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者所共识。但仅局限于这样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应该说,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天人合一”论,其精神实质......
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步伐,自2007年始,这一进程步入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从整体上看,城市化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结构、人力结构、资源结构的......
作为物理学家的海森伯(WernerKarlHeisenberg,又译“海森堡”)被公认为20世纪的科学巨擘,其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堪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肩。主要是由于这一原理的提出,他荣获1932年的诺......
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条)。因此,美是生成的。然而,美何以生成,历来都有着诸多分歧。自柏拉图的美是“超验”的观念发端,形成的美生成于“主观”的美学流派中,休谟的美“只存......
梁启超和王国维是同时代人。梁比王早生了4年(1873),晚死了2年(1929),两人都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晚年都成了清华园国学门的著名导师。王国维因清亡、末代皇帝被逐,身为侍读的他感到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