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利益不可分割、生死相关、患难与共这一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国与国、人与人关系认识及其意义建构的价值理念。这一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
罗尔斯的“反应得”将古老的应得正义观重新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的研究热潮之中。在正义理论中,罗尔斯对应得的拒斥基于道德的不应得、应得缺乏正义根据和应得与分配正义无关三个基本论断。[1]129-136其中......
谈到何为美德伦理学,许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看法:只要是研究美德的伦理学就是美德伦理学。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将美德伦理学和后果主义、义务论相区别,因为后二者也可以研究美德,但其研究却不属于美德伦理学。显然,并......
道德是人际间共处与交往的行为规范,其功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道德规范得到建构的目的,在于对所有的当事人基本利益的维护与保障。恰恰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均拥有道德行为的理由与动机,决......
问题的提出:“只会回忆过去的记忆是糟糕的”如所周知,黑格尔在《逻辑学》导言中指出,对于一切哲学研究来说,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就是由何处开始。本文认为,如要恰当判定儒家伦理学究竟是角色伦理学还是美德伦理学,......
同感(Einfühlung/Empathy)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意识现象,是我们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对他人的意识或主体性的经验,是对他人的心灵或精神生活的一种感受、把握或理解。道德哲学家和道德心理学家在一系......
联合国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尽管处于赤贫生活水平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但全球目前仍有超过7亿人长期处于贫困和营养不良的状态。就当下中国的情况而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贫困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另一......
正如马克思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海德格尔拒绝“存在主义者”的称呼那样,亚里士多德恐怕在“aretē”与“活动”的关系问题上也难以苟同声称忠实于他的现代“virtue伦理学”以及多数研究者。①这并......
冯友兰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写过一组重要的文章,对中国社会伦理、祭祀意义、神秘主义、新实在论、郭象哲学等作了重要研究,这些研究既是他自美国留学归国后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系列重要成果,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中国......
当今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需要三次连续推进的学术进程:“精神”的认同;“哲学”的期待;“形态”的建构。“精神”的认同,是使伦理道德回归“精神”的家园,在人的精神发展和人的精神世界中考察伦理道德;“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