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伦理学

【朱贻庭】“天人合一”的道德哲学精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是中国古典哲学宇宙观和思维方式之特征的标识。农耕社会的中国先人无不从“天”那里求得问题的最终答案。可以说,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有了天人相通的思维方式。“天人......

阅读全文

【甘绍平】常人道德的尺度

摘要:每一个人即便是出于对自身长远和整体利益的考量,也都不应做不遵守道德规范的小人。但不能做小人并不自然意味着必须去做圣人。诚实而言我们的社会总体上说是由常人组成的。平常之人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

阅读全文

【余涌】论道德上的完全义务与不完全义务

完全义务与不完全义务的划分就其原初的意义而言,是要在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间做一种区别。义务通常大致被归为两类,即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这两种义务,因其在规范性上的强弱,亦即在保障履行的制裁力的性质和强弱......

阅读全文

【陈新汉】哲学视阈中的自尊

“自尊”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从直觉上说,每个人在使用“自尊”时似乎都知道自尊意味着什么;但如果被问及“什么是自尊”时,又往往很难正确地予以回答。哲学家张世英把哲学的根本问题概括为“......

阅读全文

【孙春晨】道德相对主义及其危害

道德相对主义(MoralRelativism)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普遍流行的文化思潮。道德相对主义所秉持的主要观点是: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化和个体化的、道德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自主的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