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注意到“德性丧失”问题,如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之矣。”①(第64页)如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
一只要我们认真考察一下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便可以发现道德自律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道德主体的意志是自由的,他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和权利。罗尔斯指出:“自律的行为是根据我们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将会同意的、......
价值有事实的基础吗?抑或仅仅是情感的表达?这是一个搅扰了不知多少哲学家思维和神经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几乎与现代性的演绎同步。现代性的天才阐述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在除魅了的现代世界,价值属于个人私......
在《道德经》中,无论“德”、“道”的理念,还是“德”—“道”关系,都是兼具哲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的双重本性。《道德经》的形而上学有两大基本特质:“德”—“道”合一,开创“德”—“道”的形而上学传统......
一、学科类型: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传统伦理学,从学科性质上讲主要是一种规范伦理学。这种规范伦理学致力于美德的探寻和人类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制定,大量地表现为道德诫命的宣......
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跨越了三十个年头的背景下,反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一度成为了许多学科的理论自觉。客观来说,这种反思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税赋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杠杆。相传,在禹夏时代就出现了贡赋制度。此说虽已不可确考,但根据《孟子》的记述,夏有“五十而贡”,殷有“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可见,税赋......
本文想从“看见与被看见”——其反面是“看不见与不被看见”——的视角,通过考察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四个著名隐喻,试图提出一种理解和阐释柏拉图正义观的思想线索,并围绕着这一线索来展开探讨一些政治哲学中的重......
鲜见以忍或不忍作为对象的专题论文。把它们作为哲学范畴,从一般西学的立场看更无可能。即使是中国传统的德性伦理学,也更乐于谈论仁、智、勇之类范畴。忍与不忍与“惑”之类现象一样,若隐若现,难以界定,而且还不......
在当今世界,民主作为一种理念与制度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有力而深刻地形塑着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与样态。但在民主是否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道德范畴的问题上,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就被一种观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