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伦理学

【彭怀祖】关于道德动因多元的研究

道德动因是道德行为主体遵守、践履道德规范的动力和原因。对道德动因的考察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历史上的思想家见仁见智,异见纷纭。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讲,道德动因既是亟须研究清楚的理论问题,也......

阅读全文

【李桂梅】略论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家庭伦理

中世纪一词是欧洲人在17世纪提出的,指处于光辉灿烂、成熟显赫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时代与他们自身所处的现代时期之间的一个长期的黑暗的历史阶段。在长达一千余年的时期,基督教垄断了西方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统治人们......

阅读全文

【甘绍平】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

道德规范同法律规范一样,都是人际文明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的运行可以实现社会的最佳状态。道德规范合乎所有的人的利益,尽管它们有可能并不与当事人直截当下的短期欲求相吻合,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视角......

阅读全文

【陆晓禾】群体不道德问题与群体道德规范探讨

群体不道德问题正愈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目前正遭“炮轰”的行业垄断、地方封锁还有计划和价格领域的种种不正当竞争问题,已经突出地成为“最令中国人心烦的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之一。值得深思的是,这些不道德行为......

阅读全文

【林桂榛】“父子相隐”与告亲的正义性问题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它不仅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而不时地出现在这个社会的伦理、法律等问题中,而且也向来为社会舆论界、思想学术界所格外争议和讨论的话题。20世纪50—70年代,中......

阅读全文

【高春花】哈维对城市空间不平等的哲学批判

大卫•哈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平台,将城市空间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考量,以构建“合目的性”的空间存在样态为理论宗旨,将城市空间作为资......

阅读全文

【陈真】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1903)中所提出的未决问题论证表明,道德判断或伦理学判断中有纯描述性的语言无法穷尽的成分,即“善”或诸如此类的价值概念所代表的成分。但摩尔认为这个成分虽然无法描述,无法还原为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