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伦理学

【何怀宏】底线伦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行之路

一、道德是一种“公共资源”我国正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新的社会要求产生与传统的道德基础崩裂,导致人们常对目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感到不满。作为个人,我们常常感到相当无力和信心不足。那么,道德建设的动力何在?我......

阅读全文

【高兆明】应当重视“道德风险”研究

道德风险问题已在经济学领域为人们所注意,但那仅局限于个体道德品质的不确定性对经济交往活动的可能影响意义上被关注,因而,它缺乏普遍性。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应当从反思的立场,研究道德风险这一普遍存在于我们......

阅读全文

【陈真】佩弗的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论”批判

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保证社会经济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正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应当关心的问题,但人们在讨论社会正义问题时多直接借用西方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有关思想,特别是罗尔斯......

阅读全文

【杨义芹】道德语言存在合法性的本体论诠释

语言本来是人的生命体验的表达和人的存在方式,道德语言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体现和人的德性之基。所谓道德语言,是指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与人之德性具有本质关联的合乎道德性的语言和语言行为。现代社会横空出世,带来的是......

阅读全文

【卢风】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似乎是20世纪以来现代思想界的梦魇,许多道德哲学家在为摆脱这一梦魇而殚思竭虑。道德相对主义问题也是我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的思考一直伴随着反逻辑主义和反独断论的挣扎。本文结合知识......

阅读全文

【何建华】论穆勒的经济正义思想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代表着当代正义理论的两极。前者强调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后者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优先。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尽管自由主义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但功利主义也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作为现代主义文......

阅读全文

【张晓东】道德:追寻生存方式之“善”

关于“道德”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去理解,这算是把握到了道德的规范意义,但道德作为实践理性所内蕴的丰富人文内涵,又绝非狭窄的“规范”理解所能涵盖。何谓实践理性?在笔者看来,它就是指导......

阅读全文

【麦金太尔】宽容与冲突的善

我们应当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应当何时宽容?我们为什么应当宽容?这个问题首先牵涉到一种对话伦理尤其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对话伦理。这种对话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境中:一群人开始整体的探究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行为,可......

阅读全文

【汪行福】复杂现代性与社会包容

“包容”(inclusion)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亚洲发展银行的经济学家提出“包容式发展”概念,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人才资源部长会议上做了以此概念为主题词的报告①。其实,“包容”概念在运......

阅读全文

【晏辉】论道德体验

一、体验的原始发生尽管说一切有生命物质都有体验,因为它们是非自足的,但只有对能够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存在者来说,体验的探讨才有意义,人便是这样的存在者。植物既无空间也无时间概念,动物有空间但无时间概念,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