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然世界的主体性理解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体验”与“生存创造”关系,是当代思想界讨论的重要问题。按照康德的设想,通过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
中国审美传统中,“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无论是自发的亲近还是自觉的审美,“自然”都比艺术更早进入中国人的文明视野,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反哺。其中尤其是田园和山水,成为古典自然审美的两大重要表现。考......
互联互通的中心是人与周遭的感应,而这种感应的基础是身体与世界和他人的动态交互。在古希腊哲学中恩培多克勒就指出人与周围世界之间是同类感应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也强调天人感应,而这种感应的基础是人类通感作用......
任何一个深度的哲学家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思考时,都会涉及到对自然的认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和人的活动视野中阐述的自然观,集中说明了他在社会发展中把握自然对人类的意义。自然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非常重......
一、问题的提出在马克思眼中,伊壁鸠鲁无疑是无神论者。在马克思以伊壁鸠鲁哲学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的结尾,他援引了卢克莱修———这位在他看来“在所有古代人中”“唯一理解了伊壁鸠鲁的物理学”[1]32、并且......
引言现象学对“自然”问题的关注并非偶然。“回到事情本身”的口号要求现象学家反思现代世界图景背后的自然主义前提。因此在胡塞尔对自然数学化问题和对生活世界现象的讨论中,在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与座架(Ge-......
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对现实政治的反省。当然,这种反省并不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政论,而是在哲学层面展开的对政治秩序的根源与依据的追问。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在这方面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其政治哲学在......
自文艺复兴以降,西方世界经历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发轫,人类的主体性地位逐步得以确立,信仰之神乃至上帝在科学技术的耀眼光芒下一步步淡出人类的视线。尼采振聋发聩地宣告:上帝死了!人类理性在科学技术......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这一命题中的三个关键词:人、万物、尺度三个概念相对于人、自然、价值三者有一定的可比附性。如果把尺度和价值等同起来,这个命题中人是尺度即可被理解为人本身即是价值,......
“自然”是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魏晋玄学在继承早期道家“自然”思想的同时,又围绕这一观念做出很多新阐发,尤其是在郭象哲学中。对此,学界已有一定程度的探讨,但相比于它在郭象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