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观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左右着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取向。与西方文化不同,“物”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视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极少被作为中心观念加以探讨。从语词和概念的区分来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物......
到目前为止,有关哲学发生或起源的认识基本是以古代希腊作为范式或标准的。然而应当看到,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本文选取了中国自然哲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程的详细分析,来考察其......
张岱年先生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哲学本体论。”又说:“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1]的确,春秋时期已然较多地使用到“天道”“人道”的概念,但当时多指道......
中国文化在从原始向理性的演进中,不像西方那样,定型为一个实体性的物质宇宙,而是定型为虚体性的气的宇宙。茫茫宇宙本质为气,气化流行而成物,物亡又回归宇宙之气。宋儒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对气的宇宙如是描......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多数学者都主张张载哲学是一种气本论,气是张载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张载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根,同时亦是万物。如《正蒙·太和》言:“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
方德志译一、背景介绍阴和阳的概念是非常古老的。我们在《易经》中就已知道,阴和阳是作为我们理解宇宙或世界秩序的一种方法。本文也是想照此思路来使用阴和阳,当然,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不同于《易经》以及后来周......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关注的道家的根本概念主要是“道”,再加上一些道家文献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过度怀疑,大大缩小了道家有关“一”的文献范围,道家“一”的概念和思想就被置之度外,鲜有探讨。实际上,在中国哲学尤其......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性存在与历史发展把人类从自然界中诞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起点、人与自然均处于自由的理想状态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终点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
学界倾向于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判断力批判》,或者以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康德对自然与自由的沟通问题,这说明大家比较重视《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而对“目的论判断力批判”部分重视不够(1)。本文......
自然的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概念不仅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其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分野与争论焦点:“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非人自然物没有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