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心灵哲学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从那时起,尤其近三四十年,在神经生理学、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等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心灵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西方哲学中最具......
“常识”是西方哲学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它具有特定的理论含义和学术价值,但在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却很少论及。究其原因似乎很简单:常识是通俗和肤浅的,而哲学是思辨和深奥的,因此常识不是哲学研究的恰当题......
专名在语言中的地位非常特殊。由于人们在专名与对象之间再找到一种语言媒介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是不可能的,那么专名的功能似乎就是直接联系对象,并因而使整个语言具有意义。这样,专名问题就成为语义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研究的观念可以从古代和中世纪语言逻辑中找到渊源,但直到最近几十年,随着现代逻辑技术的广泛应用,才开始了自然语言真正的形式研究。本文从逻辑技术的视角,考察自然语言形式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
在西方哲学中,古代的本体论形态和近代的认识论形态都不以语言哲学为中心,只有到了现当代,语言才受到高度重视而发生语言学转向。如果说语言哲学在西方是哲学重心第二次转移的产物、直到现当代才走向辉煌的话,那么......
对于语言问题的重视是解释学一贯的传统,理解同语言不可分,这早在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那里就已成为定论。然而无论是施莱尔马赫还是狄尔泰的解释学都主要是从方法论、工具论的层次上去把握语言的问题,到了海德格尔那......
引言:20世纪戴震与乾嘉学术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能够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戴震哲学的论者还属于少数。李开先生在《戴震评传》中开始了这一研究,但并未由此看到这种语言哲学的出现对于整个清代哲学的转向......
保罗·M·丘奇兰德(PaulM.Churchland,1942-),著名哲学家,现为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哲学教授,是一位研究兴趣广博并在心灵哲学、科学哲学、认识论等多个哲学分支上卓有建树的哲......
对佛之“说法”予以判释整合是中国佛学知识论的一个重要品格,隋唐时期宗派佛学判教体系的建立充分说明了此点。而伴随着晚唐之后中国佛学形态的一个极重要的转变,即禅宗佛学的兴盛,中国佛学内部的差异性也就在一个......
规则遵循悖论及其相关问题向来广受争议。克里普克(SaulKripke)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WittgensteinonRulesandPrivateLanguage)中系统阐释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