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广义的物活论者(Animist),与其他物活论者不一样,他不认为灵魂存在于万物中,而认为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活的事物中。他的灵魂概念与我们现在的观点也不一样,他认为植物是有灵魂的。灵魂......
心物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问题,也是哲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显然不能成立,戴维森的属性二元论又面临许多理论困难,而主张心物等同的一元论完全否认精神现象的......
普特南和柏芝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语义外在论的观点,主张信念、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内容是宽的,是由心理状态持有者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在外在论观点产生广泛影响的同时,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问题......
20世纪之前,对认知的研究大都采用内省的方法。内省心理学所依赖的概念体系一直独立于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其哲学背景是一种心身二元论。20世纪前半叶,行为主义占主流地位。行为主义要求我们摒弃心理概念在行......
我们首先讨论两种还原和两种突现。关于两种还原。一种还原是整体对其部分或元素的还原,不妨称之为“元素性还原”;另一种还原是功能或性质对其原因结构的还原,不妨称之为“结构性还原”。前一种还原已经公认为是不......
2O世纪9O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心灵哲学家开始关注意识问题,进而强调意识在心灵哲学中的中心地位,从而把心灵哲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心灵哲学家关注的意识问题主要有:第一,意识的本质问题。什么是意识的本质......
心身问题已成了当前心智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向及心理意识与身体或脑究竟是什么关系,二者是主从的、并立的抑或是同一的?因而这直接联属于精神与物质之关系这个基本哲学问题,并且也直接涉及到心理意识之本质的定性......
本文批判地考察当代澳大利亚哲学家弗兰克·杰克逊(FrankJackson)的著名的反驳物理主义心灵观的“知识论证”。关于心灵的性质有多种物理主义立场,本文捍卫的是一种还原的物理主义版本,所谓还原是在本......
支持物理主义的现象概念策略当前心灵哲学中关于意识的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主要是围绕下列三大类型的反物理主义论证而展开的:[1]首先,根据可想象性论证,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完全无意识的躯体(zombie)......
鉴于现代生物技术对动物克隆的成功,克隆人技术的成熟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但人是一种有精神生命和自我意识的存在,因而,克隆人之我是谁(它与原体本人之我是否同一)的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将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