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仁宗】离休10年汇报
自从1998年离休后,我的研究、教学、培训、政策咨询、伦理审查、学会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从未间断,现将主要活动汇报如下:
一、任职
1998年离休后被北京协和医学院聘为社科系教授,2003年聘为该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从2005年至今为该系硕士生开设《生命伦理学英语原著选读》课程,参与组织在上海、合肥、北京、武汉、昆明、青岛、呼和浩特、银川等地举行的有关研究伦理学的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作有关“生命伦理学的历史教训”、“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国内外研究伦理准则”、“科研设计中的伦理问题”、“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利益冲突”等讲课。
在2001-2007年期间被华中科技大学聘为特聘教授,并担任其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至今,在这期间培养了3名博士生,他们现在均为副教授,其中一位为哲学系副主任、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其中两位已为硕士生导师。
2003-2006年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聘为兼职教授,负责生命伦理学项目,该项目得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培养硕士生和培训研究负责人、伦理委员会委员以及卫生行政人员,我负责策划和组织培训研讨会,在杭州、成都、西安等地对全国各地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伦理学教师以及相关卫生行政人员进行研究伦理学的培训,并在会上作有关“生命伦理学的历史教训”、“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国内外研究伦理准则”、“科研设计中的伦理问题”、“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利益冲突”等讲课。
2004-2006年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评为兼职教授,培养1名博士生,该名博士生已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2009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培养1名博士生,尚未完成。
离休后继续担任中英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主席,直至2008年庆祝20周年院庆之日为止。
二、研究
离休后,我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即基因组、克隆、干细胞、人-动物混合胚胎、能力增强这一系列科学前沿伦理问题的研究,以及艾滋病预防、控制的伦理和政策研究,此外也继续研究生殖健康其他伦理问题,科学诚信的研究,并推动政治哲学的研究。现分别扼要介绍如下:
(1) 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全面探讨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对人类生殖性克隆
和治疗性克隆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反论证,干细胞研究相关伦理问题的探讨,尤其是有关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杂合体和嵌合体在伦理学上是否应该允许,以及有关评价人类增强行动的伦理框架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观点,在国内生命伦理学界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学界也处于前列。
(2) 艾滋病伦理政策研究:
我是国内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研究艾滋病的第一位学者,从1999年
开始对我国当时艾滋病的防治政策提出质疑,从各个方面论证艾滋病政策应从关心人出发,引入伦理考虑,系统论证了艾滋病的减少伤害的政策,以防止和反对歧视为中心,进行法律改革,最近又总结了我国在艾滋病工作上加强领导力的经验,并论证了以扩大艾滋病的检测为有效防治艾滋病的关键以及相关伦理政策问题。
其他研究:
唯一公开提出反对利用死刑犯器官进行移植的论证(1999年)
有关动物权利的研究,引起了国内热烈争论;
人口老龄化的研究;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研究;
农村妇女自杀的研究;
对科学诚信和不端行为的研究;
反对普遍伦理学或全球伦理学的论证;
等等。(见附录:出版书籍和论文目录,带*者为重点)
在离休后主持和参与项目:
主持项目:生殖健康与伦理学第2期(1996-1999,福特基金会资助)
女性主义与公共政策(1996-1999,福特基金会资助)
生命伦理学骨干培训教育(2003-2007,中华医学基金会)
生殖健康与伦理学第3期(2004-2007,福特基金会资助)
政治哲学专题(2008-2010,福特基金会资助)
参与项目:艾滋病政策研究(1999,曾毅院士主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资
助)
艾滋病法律改革(2000-2002,张孔来教授主持,联合国开发计
划署资助)
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管理和法律问题(2000-2002,翟晓梅教授主持,北京市科委资助)
研究伦理学研讨和培训(2004-2005,哈佛公共卫生学院Richard Cash博士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
中国艾滋病领导力经验总结(2007-2008,
艾滋病伦理和政策问题研究(2007-2009,
中欧干细胞和生殖医学伦理和管治研究(2007-2009,伦敦经济
学院Nikolas Rose教授主持,欧盟资助)
欧盟科学与管治研究(2008,欧盟资助)
三、教学
(1) 博士生:在离休期间培养已
毛新志:论文题目: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
现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新庆:论文题目:基因治疗的伦理审视
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雷瑞鹏:论文题目:异种移植的伦理问题
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生命伦理学研究中
心执行主任,硕士生导师
朱伟:论文题目:知情同意与中国文化
现复旦大学副教授
尚未毕业1名:
陈海丹,浙江大学,论文题目: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管治问
题
(2) 硕士生:参与指导,已毕业2名:
袁玮:论文题目:代理母亲的在伦理学上的可辩护性
现在荷兰Nijmegen大学进修
马永慧:论文题目:艾滋病检测常规化的伦理问题
现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博士学位
尚未毕业5名
(3) 博士生课堂:每年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四、政策咨询
离休后我担任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现在)和副主任委员(2007-2012),卫生部卫生政策和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现在),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4-现在)。
(1) 艾滋病政策咨询:1999年参加以曾毅院士为首的艾滋病政策研究组,
为研究组起草“关于迅速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呼吁”和“评价艾滋病控制和防治行动的伦理框架”的报告,报告经30位院士签名后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报政治局,两周后李岚清副总理作出积极回应。见《关于呈报“关于迅速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呼吁”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文件,科发学部字[2000]0059号,4-12;,附件4:评价艾滋病控制和防治行动的伦理框架,同上,45-48。2001年参加以
(2)干细胞研究政策咨询:1999年9月开始组织科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参加会议向卫生部提出有关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和管理建议,推动了科技部和卫生部制订”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并参加了制订该文件的咨询会议,该文件于2003年12月颁布。
(3)涉及人的科研政策咨询:2006年建议卫生部制订有关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准则和管理建议,协助卫生部科教司制订”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这一文件,该文件于2007年1月颁布。现协助卫生部贯彻落实该《办法》。
(4)参加了国务院制订《艾滋病防治条例》、《器官移植条例》前以及进一步卫生改革方面的咨询活动。
(5)人口老年化政策咨询:2001年参加陈可冀院士领导的人口老龄化政策研究组,提出了推迟技术和知识高含量专业退休年龄和最低可生育孩子从一个提高到两个的建议。见“人口老龄化的伦理和政策问题”,2002年。
(6)向政府提出的其他建议有:
“中国妇女健康政策建议”,1998年11月
“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行动建议”,2004年6月
“反对和预防工作场所性骚扰的行动建议”,2005年9月。
“关于加强对妇女自杀行为的预防和救援的行动建议”,2006年12月
“涉及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准则”,2007年
五、伦理审查:
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是保护人类受试者的两大支柱。我被邀请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或副主任、主任工作,经常参加研究方案伦理审查的先后有:
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副主任(1998-2002)
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伦理委员会委员(1998-现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1997-现在)
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2002-现在),
六、学会组织
我离休后继续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直至2007年,目前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
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年会,我参与组织工作并在大会发表主旨报告:
1999年第9届广州会议,报告题目:”21世纪科学哲学面临的挑战”
2001年第10届海拉尔会议,报告题目:”后费耶尔阿本德的科学哲学”
2003年第11届温州会议,报告题目:”第12届西班牙国际逻辑、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
2005年第12届长沙会议,报告题目:”涉及人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学问题”
2007年第13届厦门会议,报告题目:”人类能力增强的哲学伦理问题”
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每年开一次,第一届在武汉举行,报告题目为:”嵌合体问题”。这次会议除特邀报告、分组报告讨论外,组织了大会专题讨论,取得很大成功。
七、国际交流
(1) 国际研究项目:
国际研究项目有:
2000-2002年联合国开发规划署:艾滋病的法律改革
研究成果:“中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改革建议”(中英文)
2006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作为中国方面专家参加中国CCM(联合国艾滋病全球基金会中国协调委员会)选举审查(另一为美国专家)
研究成果:“中国CCM选举审查结果报告”(英文)
2007-2009年欧盟:中欧干细胞研究和生殖医学伦理和管治问题
研究成果:“生殖的哲学概念及文化和技术发展”(英文)
“中国人胚胎干细胞政策的历史、社会和哲学背景” (英文)
“中欧生殖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管治异同” (英文)
“中国临床试验管理和随机对照试验的伦理问题” (英文)
2007-2008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研究成果:“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领导力”(英文)
2008年欧盟:科学与管治(Science and Governance)
研究成果:“负责任和合乎伦理的科学研究”,”在非西方文化国家的知情同意”(英文)
国际学术职务:
离休后我担任或继续担任的国际学术职务有: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委员(1996-2004)
世界卫生组织辅助生殖专家(2001)
联合国发展规划署咨询专家(2001-2002)
亚洲生命伦理学协会会长(2002-2004)
国际哲学研究院(世界哲学大会发起者,唯一中国成员,2002-现在)
国际单体型研究计划ELSI委员会委员(2003-2005)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艾滋病和人权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现在)
(2) 国际学术活动:
2005-2006年被国际生命伦理学理事会任命为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会长,负责筹备、组织2006年8月在中国举行的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大会取得巨大成功。参加大会的代表破历年大会记录,共601名,372名来自境外,包括49个国家和香港、澳台湾。49个国家有: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克罗地亚、塞普鲁斯、丹麦、埃及、芬兰、法国、格鲁治亚、希腊、印度、印尼、伊朗、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德国、韩国、库威特、马来西亚、墨西哥、缅甸、荷兰、新西兰、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新加坡、南非、斯里兰卡、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等;229名代表来自国内22个省和直辖市。大会主题为:一个公正和健康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伦理学,研究伦理学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伦理学,专业、临床和医疗卫生伦理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的文化、哲学、女性主义和跨学科问题。
在离休期间,曾去英国、法国、荷兰、芬兰、德国、瑞士、比利时、奥地利、立陶宛、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泰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等国以及澳门、香港、台湾访问、参加国际会议或讲演(详见附录2)。
(3) 国际获奖情况:
2002年世界技术网络(WTN)伦理学奖获奖人(同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获经济管理奖)
附件1:离休后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主要论文
书籍:
《艾滋病、性与伦理学》(1999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思想》(主编之一 199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世纪生命伦理学难题》(主编之一,2000北京:高教出版社)
《她们在黑暗中—中国大陆若干城市艾滋病与卖淫调查》(主编,200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生命伦理学概论》(主编之一,2003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作者之一,2003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Bioethics: Asian Perspectives (英文,主编,2004荷兰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女性主义和公共政策》(主编,200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生命伦理学导论》(主编之一200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殖健康与伦理学》(主编,2006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生命伦理学:女性主义视角》(主编之一,200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学方法与科学动力学》(2006北京:高教出版社再版)
《西方科学哲学述评》(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主要论文(英文者在国外杂志发表):
Germ-Line Engineering as the eugenics of the future, in E. Agius and S. Busuttil (eds.), Germ-Line Intervention and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pp. 105-116.
性别和性别分析,《方法》1998年第6期,12-13。
脱离人类中心论—关于环境的伦理,《方法》1998年第8期,17-18。
克隆的神话和悖论,《科学》1998年第4期,14-16。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use of genetic knowledge (co-author with Xinhe Hu), in J. Kegley (ed.), Genetic Knowledge: Human Value & responsibility,
Medical ethics in
Cultural and ethical dimensions in genetic practices in
How is global bioethics possible: a Chinese perspective, Asian Bioethics Seminar: Global Bioethics from Asian Perspective, November 9-10, 1998,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伦理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1期,70-79。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1999年2 月14日,第1页
论”人”的概念 -- 生命伦理学的视角,《伦理学》1999年第2期,5-14。
利用死刑犯处决后的器官供移植在伦理学上能否得到辩护?《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22-24。
哲学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3期,1-2。
什么样的证据?-- 读
妇产科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曹泽毅主编:《现代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6-137。
Causal explan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aul Gutierrez Lombardo et al. (eds.): Estudios en Historia y Filosofia de
21世纪生命伦理学展望,《哲学研究》2000年第1期,31-38。
脱离人类中心论----关于环境的伦理,《为无告的大自然》,梁从诫、梁晓燕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0-24。
关于迅速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呼吁,《关于呈报”关于迅速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呼吁”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文件,科发学部字[2000]0059号,4-12;评价艾滋病控制和防治行动的伦理框架,同上,45-48。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解码生命: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贺林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379-389。
科学与政治:遗传学历史上的辛酸教训,《中外医学哲学》2000年第4期,131-146。
Reshaping the concept of personhood: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Gerhold K. Becker (ed.): The Moral Status of Persons: Perspectives on Bioethics,
护理伦理学:国际的视角,《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35卷9期,569-556。
Commentary on genetic research: Towards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Ethics: Updating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 Consultation, Geneva, Switzerland 15-17 March 2000, edited by R. Levine et al., Geneva: CIOMS, 2000, pp. 170-177.
生命科学高技术的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7卷5期,21-27。.
利益冲突,《医学与哲学》2000年22卷12期,21-24。
一个有效的和合乎伦的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政策,《中国性病和艾滋病防治杂志》,中国第一届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2001年11月13-16日,6-12.。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艾滋病》大学生教科书,张孔来编,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2001年,81-86。
Human genome and philosophy: What ethical challenge will human genome studies bring to the medical practices in the 21st century?(in English) Life Sciences 324(2002)1097-1102.
Sociocultural dimensions of infertility and assisted reproduction in the Far East (in English), in Current Practices and Controversies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edited by Effey Ayena et al.,
人口问题和伦理学,《思想的境界》2002年6期,新世界出版社,265-280。
人口老龄化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老龄化的中国:问题和政策》,陈可冀等主编,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2002年,65-89。
从医学差错中学习,《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5卷,3期, 162-163。
The Tension between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Confucian Values (in Englis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Global Bioethics, edited by Julia Tao Lai Po-wah,
辅助生殖的伦理问题,《临床生殖内分泌学》,葛秦生编,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710-728。.
人类研究的方法和伦理学,《哲学动态》2003年3期,33-36。
SARS治疗和预防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6期1-5。
Recommendations on Legal Reform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NDP:
中国艾滋病法律改革建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评估和建议: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121-139。
中国与艾滋病有关的法律改革:伦理和政策问题,《社会科学与艾滋病》,上海社会科学院,2003年,1-25。
Cloning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reproduction: Ethical and legal constraints: A Chinese perspective, Cloning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Reproduction: Scientific Aspects –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Limits, Bonn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667-678
生命伦理学:一门新的学科,《求实》2004年3期,42-44。
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个原则,《哲学动态》2004年1期,18-22。
动物权利何以可能?《动物解放》中译本,青岛出版社,2004,282-293。
脑死亡的伦理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8卷2期,30-33。
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9卷3期,108-118。
论卫生改革的改革,《医学与哲学》2005年26卷9期,2-6。
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在哪里?《医学与哲学》2005年26卷11期5-7。
Vulnerability – A principle of the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edited by Petr Hajet et al., 2005, King’s College Publications, pp. 577-588.
论医院的社会责任:伦理学的视角,《医学与哲学》2006年27卷,6期,1-5。
公共卫生伦理学和传染病控制中的伦理问题,《中国公共卫生和健康新思维》,曾光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425-466。
公共卫生伦理学刍议,《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19卷1期4-9。
论医学中商业贿赂的概念和伦理问题,《医学与哲学》2006年27卷,10期,1-4。
医学专业精神的危机及其出路,《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19卷,6期,5-8。
Bioethics: A search for moral diversity, Eastern Mediterranean Health Journal, v. 12, 2006, s21-s29.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中国艾滋病的防治》,王陇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年,616-630。
生物医学研究前沿中的伦理问题,《基础与临床》2006年5期。
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36卷5期,3-6。
生命科学前沿中的伦理问题,《文汇报》
Guest Editorial, Bioethics, vol. 21, no. 8, 2007
健康公平与健康责任,《社会观察》2007年12期,20-21。
在道德两难处境下医生的选择,《科学时报》
人类能力增强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哲学动态》2008年2期。
中医和伪科学,《我们的科学文化》(2)“阳光下的民科”,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在国际背景下我国伦理审查的能力建设:理念和实践(作者之一),《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年2期,3-6。
附件2:离休后参加的国际学术活动
1999年2月10-16日荷兰海牙参加“人口与发展”大会。
1999年3月25-3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New South Wales大学作“遗传学实践中的文化和伦理维度”(英文)的报告,在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年会,在会上作”遗传干预、克隆技术与儒家价值”(英文)的报告,并参加HUGO伦理委员会会议,参与制订“关于克隆的声明”。
1999年5月1-4日在北京中美医学伦理学会议上作“人体实验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张力”(英文)的报告。
1999年5月24-29日去香港参加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的“个人、社群和社会”学术会议,作“生物医学技术与儒家价值之间的张力:全球生命伦理学如何可能?”(英文)的报告。
1999年7月21-22日在美国参加“跨文化研究生命伦理学会议”。
1999年8月24-25日英国参加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会议。
1999年9月12-14日澳门作“医学伦理学及其当前的紧迫问题”(中文)的报告。
1999年10月19-23日上海参加中德医学伦理学会议,作“21世纪生命伦理学展望”和“医学伦理学在转型社会中的作用”(英文)的报告。
1999年11月7-10日美国参加NIH和WHO联合召开的“研究生命伦理学全球论坛”,作“研究伦理的培训:中国的视角”(英文)的发言。
1999年12月15-17日在瑞士日内瓦参加WHO/CIOM(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主办的药物监督和遗传伦理会议,作“WHO应在有关遗传学、克隆和生物技术的争论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英文)的报告。
2001年4月英国爱丁堡参加HUGO伦理委员会会议,参与制订“关于基因治疗研究的声明”。
2002年4月12-17日上海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年会,作“基因组学与人类价值”,“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英文)报告,参加HUGO伦理委员会,参与制订“关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声明”。
2002年4月17-19日北京香山会议:“干细胞伦理问题”
2002年7月3-7日奥地利维也纳波普尔大会作“波普尔的开放社会与中国的开放”(英文)的报告
2002年10月23-25日丹麦哥本哈根转基因食品与伦理学国际会议,作“共同的价值?来自中国视角的诠释”(英文)的报告。
2002年12月韩国汉城东亚生命伦理学年会,当选为亚洲生命伦理学协会会长,作会议总结发言(英文)。
2002年12月9-10日在香港城市大学参加亚洲生命伦理学的对话和促进国际会议,作“生命伦理学与人类基因组学”(英文)的报告。
2003年5月14-16日德国柏林克隆国际会议作“生物医学研究和生殖的克隆:伦理学、法律和社会的限制”(英文)的报告
2003年8月7-13日西班牙奥维耶多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作“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个原则”(英文)的报告。
2003年12月德国鲁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克隆会议作“中国的克隆问题”(英文)的报告。
2004年5月7-8日伦敦经济学院举办的基因组医学时代的种族国际会议作“中国的种族和基因组学”(英文)的报告。
2004年10月19-20日北京中英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作“中国生命伦理学现状与问题”(英文)的报告。
2004年11月参加澳大利亚悉尼第7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赢得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在中国举办权。2005年1月26日韩国釜山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会议,作“儒家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英文)的报告。
2005年10月韩国汉城国际会议作“基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英文)的报告。2005年12月14日东京日本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会议上作“道德一元性还是道德多样性?—生命伦理学的全球发展”(英文)的报告。
2006年6月2日芬兰土尔库大学作“儒家及其对生命伦理学的含义”(英文)的被告。
2006年8月3-9日北京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作“中国的女性主义概述”,“嵌合体研究的伦理和管理问题”,“医学与市场:它们可相容吗?”和“人权:中国的诠释”(英文)等报告。
2006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世界艾滋病大会作“仍然需要例外主义”(英文)的报告。
2006年10月26-27日北京大学、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举办的“健康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大会作评论性发言(中文)。
2007年2月14-17日瑞士日内瓦UNAIDS艾滋病与人权专家委员会第7次会议,作“艾滋病与人权”(英文)的发言。
2007年5月30-31日上海复旦大学伯克利中国健康促进高峰会议,作“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管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的报告(发表在《科学时报》。
2007年4月北京中欧辅助生殖伦理学和管治研讨会,作”生殖的哲学概念及文化和技术发展”(英文)报告。
2007年8月9-11日北京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作“中医的疾病概念”和“中医与伪科学”(英文)的发言。
2007年9月17-19日葡萄牙里斯本欧盟举办的研究诚信:促进负责任的研究国际会议,作“中国大陆的研究诚信问题”(英文)的报告。
2007年9月上海中欧干细胞研究伦理学和管治研讨会,作“中国人胚胎干细胞政策的历史、社会和哲学背景”(英文)的报告。
2007年11月应荷兰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邀请访问荷兰 乌德勒支大学、麦斯特里赫特大学、提尔堡大学。
2008年4月长沙中欧干细胞研究和生殖医学伦理学和管治学术会议,作“中欧生殖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管治异同”(英文)的报告。
2008年5月20-22日访问哥斯达黎加大学,作“中国的社会科学”、“儒家及其对生命伦理学的含义”、“中国传统医学对现代中国的意义”(英文)的报告。
2008年6月23-25日美国波士顿美国药物信息协会(DIA)年会,作“中国指导临床研究的立法和伦理原则”(英文)的报告。
2008年7月5-6日德国德累斯顿中德干细胞合作第4次会议,作“干细胞的伦理学和管治:欧洲与中国的异同”(英文)的报告。
2008年7月29-30日韩国首尔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与亚洲文化论坛,作“儒家对生命伦理学的含义”(英文)的报告。
2008年9月西安中欧临床研究伦理学和管治研讨会,作“中国临床试验管理和随机对照试验的伦理问题”(英文)的报告。
(原载《学问人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