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学术批评  >  学术批评

【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

阅读全文

【章建敏】学者的道德责任

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学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体,从事着教育人、引导人和启发人的工作。学者的这种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当履......

阅读全文

【曹卫东】量化崇拜“难产”学术大师

表面上看,这种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是一种简单易行、合理甚至公平的评估方式。但事实上,这样做彻底抹杀了人的创造潜能的多样性崇拜量化考核使学者沦为生产论文的机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

阅读全文

【杨玉圣】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

学术批评的开展和发展,是近年来最值得称道的学术新气象之一。历史学、语言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不少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一批学术批评之作,其中不乏有重大学术价值、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的名篇佳作,受到学......

阅读全文

【林夕】博士教育突飞猛进 学术培养力戒浮躁

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现在培养的研究生过剩了吗?作为前行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无须回答。目前社会上对研究生培养有不同的看法,实属正常。我们发展得太快,有时来不及总结,就......

阅读全文

【叶继元】学术评价何以必要与可能

近年来,我国的学风问题备受批评。人们对于学养不深、浮躁取巧的学术研究习气深表遗憾,对于抄袭剽窃、夺人所有的学术“偷盗”行为更是深恶痛绝。而学风不古的背后,是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变形——重“量”轻“质”、......

阅读全文

【唐红丽】“昆仑”事件折射学界“两少一多

这件事情充分暴露出目前部分学者在治学上,红色经典懂得少、国学基础知识储备少,而轻浮躁进之气多。“两少一多”积弊不除,学术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在将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从德......

阅读全文

【王之刚】反思当前学术期刊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有几千种。学术期刊评价机制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是过去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条件也不成熟。当时的情况是学术成果只要......

阅读全文

【蒋书丽】学术危机再思考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报》接连登载了两篇关于学术危机的评论性文章,一是张福贵先生的《学术不平等是学术危机的最大症结》,二是曾昭禹先生的《学术危机的最大症结是学者不自觉》。应该说,二位先生的批评都切中肯綮,......

阅读全文

【刘道玉】办几所象牙塔式大学又何妨

近十年,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舆论可谓不小,先后召开过多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甚至出版了多部专著。究竟什么是一流大学?如果按现行各种指标量化的排名方法,至今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