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编写学术史是为了探索和认识人类思想与为话语变迁的历史建构及文化路径,那么,某种独特的原话语则成为这种建构和路径的源头与基础。这或许便是“名正言顺”的逻辑基础。在中国文化建构的源头,所谓“名”其实......
在当今中国社会,一些门外汉都热衷于“学术”研究,成为很多领域中有“博士”和“专家”称号或者头衔的人,这时学术研究已经转变成为时尚,已经时尚化了。这对哲学研究来说是值得重视的事情。虽然巴尔特早就对“时尚......
人文学科中的“危机”(CrisisintheHumanities)一直以来都是现代西方学术界热争的话题之一。自二战结束以后,广岛和长崎的悲惨命运让超级大国意识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
与伪劣商品、垃圾股票、浮夸政绩和银行不良资产一样,剽窃已经成为困扰我们这个社会的顽症之一。剽窃的飙升可以从个人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得到解释:首先,从教师个人的升等晋级、遴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年度评估考核......
北大为何开设“中国学”学科首先要说的是北京大学为何要创设燕京学堂。2006年,北大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该研究院建立的起因,是北大深刻认识到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
据《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0日报道,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中院士总人数已达750人(其中外籍院士7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到807人(其中外籍院士45人),除117位外籍院......
学术评价体系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综合制度体系,它不仅决定着学术研究成果评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在评价过程中和评价之后所形成的溢出效应,常常影响和决定着科研人员潜在的利益追求和利......
周东旭:近年来,科研腐败问题不仅被高层一再提起,民间也有诸多意见,但一直屡禁不止,原因都有哪些?阻力在哪里?杨玉圣:原因甚多,但主要是因为目前对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监管。最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的......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然而,中国学术的评价标准却没有获得相应进展。如何评价中国学术,是中国学术正确考量自身,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学术自信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本报记......
罗厚立(志田)先生最近在世纪中国网(www.cc.org.cn)世纪周刊上发表文章,题为《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1),对眼下人们关注的学术打假问题加以明确无误的质疑。(2)罗先生的文章之引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