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外国哲学

【丁三东】“承认”: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复兴

将实践与自由必然地关联起来是康德实践哲学的重要贡献。康德的“第二批判”就是一种自由理论,他明确指出实践理性的应用范围是“自由”。黑格尔的体系框架虽然与康德的非常不同,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前者与康德实践哲学......

阅读全文

【张盾】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关系

马克思批评黑格尔把现实的历史变成思辨的历史,这句话如果就方法看就不能全从消极的意义上去理解,而是指明了“思辨”是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特殊方法。在反思的理解中,所谓纯粹的历史事实和纯粹的思想构造是同等抽象的......

阅读全文

【王金福】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两个事实

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黑格尔,就不懂得马克思。我们同样可以说,不懂得费尔巴哈,不懂得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就不懂得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

阅读全文

【李洁】论叔本华对康德道德法则的批判

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外部世界是作为感觉被人们认识的。自由与必然共存的学说和先验感性论“构成了康德的荣誉花冠上两颗巨大明珠,永在人间闪烁”。(叔本华,第200页)但是叔本华在阅读康德著作......

阅读全文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话“上帝死了”

谁都知道,“上帝死了”是尼采著作中出现的一句重要的话。但如果我们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尼采说出“上帝死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义究竟何在,那么就会发现,人们对这些问题其实不甚了了。这种现象很容易使我们......

阅读全文

【吴童立】欲望和信念的适应性方向

休谟把发生在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现象归结为两种基本要素或能力:印象和信念。印象是呈现在心灵中的东西,信念则是对它的表象。由休谟传统所奠定的欲望和信念的区分,自安斯康姆起,得到了一种新的界定:这一区分的实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