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9年7月蔡晓舟、杨景工编的第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书——《五四》出版以来,八十多年中,与“五四”相关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由此建构起来的“五四”形象也可谓千人千面,众说不一。在众多“五四”学的著述......
学者做学问是应该有学术情趣的,或者说是应该感受和追求学术情趣的。那么,什么是学术情趣呢?这似乎是一个只能意会、不适言传的命题。我们先看下面的论述。季羡林这样描述自己撰写《中国蔗糖史》的境况:“在80岁......
文人多情,喜愁善感,非常惧怕人生里的孤独,所以,当汉魏之际文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活跃于历史舞台时,那种渴求知己、惧怕孤独的特征也就强烈地凸现出来。于是,便有了《古诗十九首》里的千古吟唱:“西北有高楼,......
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古人多以此诗为“自伤逢世之难,忧闵之甚”,为“乱......
清代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历仕乾、嘉、道三朝,在为政和治学两个方面皆名声显赫。他殁后谥文达,世称文达先生或文达公。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阮元七十岁时,他在诗作中有一首《和香山知非篇》,其中有几......
1584年,在《圣灰晚餐》和《论原因、本原和太一》面世仅仅几星期后,乔尔达诺·布鲁诺在伦敦发表了《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重提在《圣灰晚餐》中业已处理的宇宙论和物理学问题。事实上,《论无限、宇宙和诸世......
浪漫的时代总富于瑰丽的想象,灾难的岁月自然免不了灰暗的色彩,普罗米修斯的千秋功过就这样交替在“恩人”与“罪人”这两极间频繁地晃动着,让人无所适从。难怪在学养深厚的经典注疏家MartinL.West看来......
尽管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迷误。而让一代人着迷的东西,在下一代人看来往往是可笑的。在20世纪的中国,曾出现过打鸡血、喝红茶菌、气功疗法、《易经》预测等运动,直让广大人民群众一阵阵......
1992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出版《国学研究》。2000年武汉大学专设国学班,希望冀此培养新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安定门国学馆”开馆两年半来深受民众欢迎。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进展相当顺......
我也喜欢读书,但杂乱无章、漫无目的,没有一个中心方向,这是我的大毛病,大概也取决于我的人生观,或者思想作风。前些年我回湖南老家,和几个老同学聚会了一次,有个老同学开另一个老同学的玩笑说:“你当年费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