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2页)当马克思的哲学被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时,充分肯定了人是历史的行动者,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强调的是人......
一按照某种流行的看法,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现实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因此,这种社会理论首先应被放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中来考察,而其基本框架和结论正是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困境和趋......
随着在20世纪晚期冷战结束和消费主义的崛起,自由市场和代议民主似乎已经穷尽了人类对经济政治结构的想象,共产主义更被一些人看作是乏人问津的历史记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至少,在生态灾难、金融危机和严峻的贫......
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尽管从诞生时间上看,和当代哲学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的当代哲学在时间上有比较大的距离,但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质,赋予了马克思意识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现实......
自由主义通常被视为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日常实践的政治理想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不仅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体系化设计和论证,首先表现为这种制度设计背后的一系列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
“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对它的解释也已不少。我们知道,用“现实的”一词来形容“人”“个人”,对于马克思来说,并不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才开始的,而......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中“反超验性”维度的强调,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却容易引发一种“超验”与“经验”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超验”与“经验”二元论的解释模式,可能会淡化马克思感性世界观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哲学中作为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它往往被称为“新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或本体论(ontology,或存在论)基础——似乎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是蔽而不明的。当第二国际的理论家(特别是所谓“梅林-普列汉......
一、意识形态的实践结构很少有人注意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成实践哲学(不管是实践本体论、还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其它)与他们强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在伯恩斯坦那里第一次......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带来了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积累过程金融化、经济活动重心转移等一系列新的变化。与以往虚拟资本与产业资本携手并进,以及在经济繁荣时扩张、经济危机时大规模缩水不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