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对其论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欲对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一、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
一、“世界历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跟以前的旧哲学划清界限,创立自己的新哲学,因而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和新的哲学探索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制定交织在一起的。......
一、哲学的发展形式往往是“假说”哲学自现代始,已不再是包罗万象、穷尽世界的终极真理,也不再是不可究问、毫不怀疑的理论教条。用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话来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关于“存在”的一种抱有“偏见”、显现......
哲学研究需要问题意识。本文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从李斯特的经济学世界何以能走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世界?隐含在这一基本问题背后的子问题还有:李斯特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进而,李斯特经......
近些年来,人的发展问题不断回归哲学视野,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尚未确立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应该成为当代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反思传统唯物史观将社会发展归结为物质生产的运动、把生产力看成社会结构......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秋,载于1844年《德法年鉴》。在此之前,欧洲近代政治哲学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孕育下,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其中产生了马基雅维利、格劳修斯、......
资本和资本的运营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2页)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以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为特征的市场经......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受到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然而它却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一、问题的提出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人们把所有的眼光都盯在物质财富上的时候,马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其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更是直接促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热潮。在这场人道主义的热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