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总的看法。在历史上,人们曾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看待自然,因而有不同特点的自然观和自然哲学。与西方哲学中以科学认知的态度看待自然不同,中国古代哲学倾向于以人文之眼看自然,因而......
一、引言关于人类如何认识事物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内省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导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对行为与符号逻辑的科学研究,导致了环境决定论与先验论之争;类比于计算机的探讨,导致了计算主......
新近出土、公布的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中,有不少是曾经流行而后来失传了的文献。这些文献对于思想史、学术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最近上海博物馆所公布的馆藏竹简第三册中,有自题为《恒先》......
亘先无有,[1]质、静、虚。[2]质,大质;静,大静;虚,大虚。[3]自厌不自忍,[4]或作。[5]有或,焉有气;[6]有气,焉有有;[7]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8][释义][1]“亘”,读......
一、生态伦理学所提出的问题由于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原则从人际范围扩大到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从而重大地改变了传统伦理学。但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1.伦理调节固然以伦理关系双方的差异性为目标,但伦理关系之可能建立......
明末清初的心学大师黄宗羲曾并提过两个似乎矛盾的命题,其一是“盈天地皆气”,其二是“盈天地皆心”。长期以来,在西方哲学的语境下,学者曾对其进行过唯物拟或是唯心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这两个命题间存在着......
自然哲学,一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研究领域。马克思自然哲学思想,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的生成基础(1885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强调了这一点),也是贯穿“自然辩证法教材”体系中......
自然哲学,一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研究领域。马克思自然哲学思想,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的生成基础(1885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强调了这一点),也是贯穿“自然辩证法教材”体系中......
哲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一些最古老的哲学概念与问题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就是这样一个讨论既久而常新的问题。在以往的哲学家那里,自然和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而各有其特征的世界。“自然......
哲学是人类理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它人类理智生活的发展和演进就会变得难以理解。而希腊哲学中,“关于自然的研究是贯穿古希腊哲学始终的主导线索。它以有形体质料的伊奥尼亚的宇宙生成论开始,而以新柏拉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