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受科学规律支配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上帝又能如何行动呢?上帝同自然界的因果过程的关系如何呢?基督教神学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必须以关于上帝的活动的观点和关于自然的观点为前提。这些问题的答案对阐述一种自......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为发端,中国文学艺术出现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两大种类:山水诗与山水画。由此,中国审美范畴中出现许多与“山水”有关的范畴,其中最典型的是“自然”,“自然”的审美范畴一俟产生,它又成......
一、对自然的界定: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在形态到实质无论在当代西方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论战中,还是在80年代中国哲学的争论中,对于自然的界定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吸引理性目光的争......
20世纪后期,杜威的美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舒斯特曼认为,杜威那种将艺术品看成是对固定、自足而神圣不可侵犯之对象的传统美学观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仅预示了巴尔特、德里达和福柯等的后结构主义者的思想的......
一康德美学不仅在康德批判哲学中而且在整个西方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以往我们对康德美学的理解多停留于、满足于从社会性、直观性两方面挖掘其合理性,并从先验主义和心理主义两方面来批判其唯心主义片面......
在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有三种思想至今仍决定着现代科学发展的道路:一是原子论,二是坚信“数学和谐构成宇宙奥秘之核心”的毕达哥拉斯主义,三是目的论。我们曾在别处对毕达哥拉斯主义作过深入分析(参看[(1)])......
“人定胜天”这一命题表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科学史的研究对象,而且反映在当代中国“改造自然”的科学政策当中,作为指导性的理论或思想路线,几十年来在广阔的领域产生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实践的一大课题,当人类开始觉醒时,第一个疑问恐怕就是如此“天问”。这是任何人类文化思想所不能不追究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天人之际”一直是一个根本问题。历代思想家几乎都“欲明天人之际”......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用过“生态”这个词,但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深入挖掘并全面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文明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
自然、文化和自然遗产:倾向于自然之文化[美]T.海德/文孟繁红/译绪论“文化景物”是受20世纪90年代世界遗产公约保护的一个范畴,它要求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别,以及在这个语境下对自然和文化的关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