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美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是把“实践”定义为人的“本质”或“本体”。我们知道,哲学对“本质”的解释是“现象”得以发生的“内在规定性”。说人的本质是实践,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为都......
一、美学与西方美学 以古希腊为源头经过中世纪而建立的近代西方学术体系,今日已经成为整个世界主流学术体系。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从物质生活、社会制度到精神思想,大体上是近代西方学术体系的产物,......
一中国现代美学是否存在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连续性? 总体上看,近三十年学界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基本沿袭了如下观点: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的,这种碰撞主要表现为,接受了......
张世英先生在《境界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美感的神圣性”这个美学观点。他说:“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的境界,还缺乏基督教那种令人敬畏的宗教情感,我认为我们未尝不可以从西方的基督教里吸取一点宗教......
审美判断,是费希特以自我学说为基础的哲学、美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是构成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希特的审美判断,将自我作为动态生成的主体,通过理智直观对审美判断的作用,力图达成自由的理想。不论美的特......
德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布洛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承前是因为他与卢卡奇一样,不仅坚持了艺术与审美的认知功能,而且也将认知指向了不尽人意的现实,进而彰显了艺术与审美的反现实意义;启后是因为他并没有简单从......
引进西方美学一开始,就存在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会冲、结合的问题,可以说,引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中西美学的会冲、结合的过程。所以,引进的时候,就有选择、评价、比较,也有融合。从1840-1949年间,大......
30年前,1984年的岁末,我撰写了自己关于美学思考的第一篇论文:《美学何处去》。始料不及的是,论文在1985年初发表后[1],竟然引发了在当时一统当代美学天下的实践美学之外的生命美学的诞生。而在今天......
李泽厚,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30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阿伯拉尔(PetrusAbailards),男,1079年生于法国南特的巴莱,是中世纪神学教师,修道院......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开始对中国社会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就目前学界对于周代礼乐的研究状况看,“乐”由于直接对应于诗、乐、舞等艺术形式,所以它作为美学研究对象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