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美学

【封孝伦】李泽厚对实践美学的建构与解构

    一、实践美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是把“实践”定义为人的“本质”或“本体”。我们知道,哲学对“本质”的解释是“现象”得以发生的“内在规定性”。说人的本质是实践,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为都......

阅读全文

【章启群】美学与中国美学:范式、问题和史料

    一、美学与西方美学    以古希腊为源头经过中世纪而建立的近代西方学术体系,今日已经成为整个世界主流学术体系。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从物质生活、社会制度到精神思想,大体上是近代西方学术体系的产物,......

阅读全文

【叶朗 顾春芳】人生终极意义的神圣体验

      张世英先生在《境界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美感的神圣性”这个美学观点。他说:“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的境界,还缺乏基督教那种令人敬畏的宗教情感,我认为我们未尝不可以从西方的基督教里吸取一点宗教......

阅读全文

【朱立元 李琳琳】论费希特的审美判断思想

审美判断,是费希特以自我学说为基础的哲学、美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是构成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希特的审美判断,将自我作为动态生成的主体,通过理智直观对审美判断的作用,力图达成自由的理想。不论美的特......

阅读全文

【王才勇】布洛赫美学要义及其贡献

德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布洛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承前是因为他与卢卡奇一样,不仅坚持了艺术与审美的认知功能,而且也将认知指向了不尽人意的现实,进而彰显了艺术与审美的反现实意义;启后是因为他并没有简单从......

阅读全文

【卢善庆】近现代中西美学会冲与结合的焦点

引进西方美学一开始,就存在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会冲、结合的问题,可以说,引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中西美学的会冲、结合的过程。所以,引进的时候,就有选择、评价、比较,也有融合。从1840-1949年间,大......

阅读全文

【章启群】李泽厚与阿伯拉尔

李泽厚,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30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阿伯拉尔(PetrusAbailards),男,1079年生于法国南特的巴莱,是中世纪神学教师,修道院......

阅读全文

【刘成纪】西周礼仪美学的物体系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开始对中国社会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就目前学界对于周代礼乐的研究状况看,“乐”由于直接对应于诗、乐、舞等艺术形式,所以它作为美学研究对象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