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这个字,未见于目前所能见到的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亦未见于公认成书最早的传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的正文①。它在传世文献中的最初使用,当是记录孔子言行事迹的《论语》一书......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正义建设;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文明素养。一个合......
一、问题的提出自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几个专题片,其中有《永恒的丰碑》、《大家》和《劳动者之歌》等。这些专题片中展现了革命先辈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抛家舍业、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这一判断有两重含义:一是要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植根于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之中;二是要使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文化传统的过程成为自觉地克服与剔除其封建糟......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发展,尤其自进入21世纪后,“权利”和权利观念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观念层面上前所未有地凸现起来——今年宪法修订,以国家根本大......
讨论公德,首先需要对道德进行公德与私德的区分。道德为何可以区分为公德与私德?其前提在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可进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因此,我们讨论公德问题,首先需要界定与讨论公共领域。一在任何一个社会......
六十年来中国人伦理关系变化的客观条件徐惟诚*60年来中国的伦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研究成果非常丰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文明建设做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社会的变化也为......
随着全球性问题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人类世界需要全球化的管理。全球化趋势与现代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高科技的武装之下,人类在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合作正日益......
在日常的道德生活与道德评价中,由于超道德的行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我们很容易将超道德的行为和道德义务相混淆。混淆二者的区别,将超道德的行为当作道德的义务,不仅会使人们忽视对自己生命、利益和家庭所具有的初......
一、“底线伦理”概念的由来“底线伦理”大致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在中国形成、发展、流传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一种伦理学理论。在我这里,其“理论”的形成或还先于其“概念”的明确提出。在1994年出版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