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问题不仅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的问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西方思想史来看,“自我”的实现问题仍然未彻底走出“唯我论”困境。从人类现实生活看,由于“......
一、西方经典德性伦理思想传统德性伦理在西方具有悠久的传统。“如果不懂得伦理史,要想理解现代的德性理论是不可能的。”[1](P251)因此,要想探讨现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首先要追溯西方经典的德性伦理思想......
以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泛伦理文化,极易于诱导我们对西方学术概念作价值论断,而忽略客观理解和明确界说。当代学术界许多人在使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一对西方哲学概念时,由于不......
当今,我国文化和道德生活中的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就是所谓“国学热”,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种版本的《论语》及其解释书籍的出版。对于经过“文革”“批孔”的人们来说,面对这一变化,真有天翻地覆之感。那么,这......
一 遭遇公共健康的生命伦理学目前对与健康相关问题的伦理研究主要是在生命伦理学的框架内进行的,但现有的生命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能否较好地解决公共健康中的伦理问题呢?生命伦理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公民美德是共和主义者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是指共和国的生存和繁荣所要求于公民的一种公共精神。公民道德(civicmoral)与公民美德(civicvirtue)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涂尔干认......
清末时期中国传统社会正经历着时代裂变,与之相适应,诸多传统观念亦发生近代转化,其中“义利”说的近代嬗变颇为突出。迄今为止,学术界多侧重于探讨自鸦片战争至清末间传统“义利”说近代演化的历史过程,视“义利......
一什么是态度?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界定。一种是像奥尔波特那样把态度看成是一种行为反应的定向。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精神和神经准备就绪的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并对个人对所有客观对象和与之有关的情境的反应......
十年前,我提出了“发展伦理学”概念,并对它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1][2]。其目的,是要对当代人类在生存与发展问题上出现的各种困境和危机做一点伦理上的研究,以便为在实践上解决人类面对的这......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云:“孔子贵仁。”《孔子家语·弟子行》说孔子“汲汲于仁”。宋儒胡宏说;“仁之一义,圣学要道。”(《五峰文集》)程颢在《识仁篇》中说:“学者须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