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逻辑学

【谭福民】论功能语法的语义逻辑框架

1 引言语义逻辑是功能语法研究的薄弱环节,相关研究少之又少。偶见有人结合英汉对比研究区分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然而较为简易的区分标准,即逻辑连接词的隐现无法充分说明问题(王叶丁2012)。须知,关于语义......

阅读全文

【杨武金】弗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

一、弗协调逻辑及其基本性质弗协调逻辑是能够容纳矛盾,但从矛盾并不能推出一切的逻辑理论。弗协调逻辑是一切弗协调理论的基础逻辑。弗协调理论是指并非不足道的不协调理论,它包含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定理或者推......

阅读全文

【李大强】知道者悖论与“知道”的语义分析

逻辑悖论与语义悖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不依赖于具体的主体。有一类悖论与此不同,其特征是涉及到具体的主体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认识论悖论。本文将从一个著名的认识论悖论——知道者悖论——入手,并达到一些普遍性......

阅读全文

【张立英】含糊性及累积悖论研究

含糊表达(vagueutterances),例如高、矮、秃,等等①,其特点在于:(1)存在一些边界例子,我们不好判断这些例子是否满足含糊表达的性质。例如,如果李四不是明显高,也不是明显矮,则他是一个边......

阅读全文

【张栋豪】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

任何一门学术,都是以作为工具和舟楫的“方法论”为核心的。因此,史学观念要想革新,治史研究的方法首当其冲,特别是对中国逻辑史这个百年发展起来的事物更是如此。纵观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笔者发......

阅读全文

【孙婧一】迈农对象理论在当代的新进展

为自然语言提供一个能够无矛盾地谈论虚构对象的语义学基础,是一直以来未曾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将迈农对象理论重新带进语言分析的视野。迈农理论认为,只要是能够思考并且可以对之加以判断的东西都具有一定......

阅读全文

【周北海】模态逻辑与哲学

模态指的是事物和命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等这类性质。模态逻辑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必然性与可能性的逻辑。因为涉及到必然性与可能性这样一些哲学概念,模态逻辑又称为哲学逻辑,是哲学逻辑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

阅读全文

【晋荣东】“名辩”三义

20余年来,无论是对以往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反思还是对深化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探索,都跟名辩研究密切相关。就前者说,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对“名辩的逻辑化”这一研究范式的质疑和批判[1][2][3]第四章[4......

阅读全文

【孙中原】中西智辩派比较

一、引言中西智辩派,即中国古代辩者和古希腊智者,是世界逻辑史领域的两朵奇葩。二者共同产生于公元前数世纪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有酷似的奇怪特征,有从反面推动逻辑发展的特殊贡献。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