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其《美诺》中试图为“美德是否可教”以及“什么是美德”这两个问题寻求解答。[1]在《美诺》一开始没有任何背景交代的情况下,美诺突然问苏格拉底:“你能告诉我,苏格拉底,美德能教吗?或者(它)不可教......
面对人类生存、发展与改革的历史问题,古往今来人们给出了不同的求解方式。乌托邦是在批判和否定社会现实基础之上对人类完美社会的理想规划和理性设计,也是近代应对人类生存、发展与改革问题创造的一种求解方案。自......
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关注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判断、理解和评价。历史上,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哲学讨论主要有:类比论证(密尔、罗素)、行为主义论证(赖尔)、符号语言论证(维特根斯坦、马尔......
理解与把握技术的恰当方式就是历史地、哲学地反思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或者说是反思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何以可能。随着技术价值论、技术与社会等研究的逐步深入,技术认识论问题逐步显现。相比于技术哲学研究的其......
21世纪,认知科学发展的图景已经大大超出了20世纪认知科学家在这个学科发展草创期所规划的图景。在20世纪认知科学的图景中大致可以被计算主义、表征主义以及认知主义等研究范式勾勒出来。而随着近十余年的学科......
对于波普尔来说归纳问题显然占据了其理论最为基础的位置。他的三本科学哲学著作:《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以及《客观知识》,都是从处理归纳问题开始的。波普尔的处理方式是反归纳主义的,由此导致他所持......
为了解决集合论悖论造成的数学基础危机,在数学界最有影响的是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学派提出的解决方案,然而,希尔伯特建立在元数学基础上的证明论却并没有成功。20世纪30年代,布尔巴基结构主义运动端倪......
当代科学实在论最核心的争议难题是围绕“非奇迹论证”(nomiraclesargument,简称为NMA)问题①展开的。库克拉(A.Kukla)曾这样总结NMA说:“支持科学实在论的最强论证纲领由波普尔......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技术导向型社会,这个社会及其文化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要讨论的是一个比较复杂也颇有争议的问题,即在技术导向型社会中,技术及其装置范式对主体性建构究竟有何影响。让我......
思想变化积淀在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语言和文体之中。仔细研究本世纪三种主要欧洲语言在词汇和文体上所经历的变化,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新的观念什么时候和怎样出现,以及怎样用特殊的语词即术语来加以固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