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的而非“科学”的:个体生活目的的自我理解个体生命不是为了与某个在它之上的某个“更伟大的东西”而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创造“自我”的个性和人格,追求每一个人属于自己的价值,这就......
生命伦理学是在解决科学和医学技术所遭遇的重大伦理难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命伦理学以问题为取向,其探究已经成为人们制订有关政策和立法的基础。以生命伦理学为依据制定的政策和法律是对科学发展的社会约......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1]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和方法论疏失。不当之......
方东美提出,原始儒家哲学、原始道家哲学和大乘佛家哲学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而这三家哲学尽管持论有别,在思想上却有相互贯通之处。正是这些相互贯通之处,构成了中国哲学的“通性”。而“从本身......
先秦诸子百家中,大多偏重对社会政治伦理的探讨,唯独庄子思考的重心是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家园。庄子生活在诸侯争雄称霸、各国战乱不休的战国年代。面对动荡的社会,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孔子以兴......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1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上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马克思的社......
马克思多次提出过社会形态依次更迭的论说,每次论说的时代背景、语境、历史指向和列举的社会形态名目和更迭顺序都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列举那些形态和更迭顺序都只是作为“大体上”讲的历史例证,用以说明人......
实证主义框架下的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ocialscience)研究,其基本主旨就是要将反思自然科学时所取得的成功方法、规律和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的相同问题域当中,而且“统一......
外资与非国有资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中国大陆资本必然产生雇佣关系,因此阶级斗争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一些研究者将“阶层结构”作为中国的主导性社会结构。本文遵循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的分析范......
当前中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创新。从深层次推进发展方式变革,需要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价值矛盾及其抉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双重反思中引导当代中国的价值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