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哲学是把握经济实践架构的逻辑起点 2004年10月,中国经济哲学界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国经济哲学的发展”专题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经济哲学“在解读现实的基础和逻辑中发展经济哲学”的......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与之相适应,经济生活中种种不公正、不道德现象也日渐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现实生活中经济与伦理之间紧张关系的凸现,我国学术界......
经济平等从根本上要求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获得其所应得的权利、条件和报酬,要求在处理需求与能力、权利与义务、获取与贡献等方面的关系中遵循对等和均衡的原则。在积极意义上追求经济平等,也就是在存在合理差距的......
一、经济正义的实践要义——道德目的性与经济规律性的统一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能否兑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的运行状况,正义作为实践......
由于资本逻辑在现代世界的生成以及其在全球不遗余力的演绎和深入拓展而导致的经济全球化,因“经济原则”对生活世界的不断强制和无度吞噬而导致的社会经济化,使得现时代的人被挟制于“经济帝国”及其意识形态之中,......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经济伦理学在美国兴起。从一开始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到成为“热门话题”再渐而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经济伦理学,人们一直对“经济伦理学是什么并不很清楚”。[1]经济伦理学自上个世......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看,交往是表征人在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及作为其产物的精神交往等社会关系总和的整体性范畴。个人在生产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
国内外对中国提出的建构和谐社会目标,一方面是欢迎,另方面也有疑虑。疑虑缘由之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关系。如果说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资本,则国内外资本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自然存在某种担忧或恐惧。但实际情况......
谢韬、辛子陵先生在《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炎黄春秋》2007年第6期)一文(下称“谢文”)中,开头就说:“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宣称公有制、国有化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