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受民主主义、自由观念、人权运动和非法律化倾向的影响,非犯罪化运动成为欧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运动的重要内容。而首先成为非犯罪化实践对象的就是“无被害人犯罪”。什么是“无被害人犯罪”呢?美国学者埃......
1798年,胡果第一次在《实定法哲学之自然法》一书中提出了明确的法人概念(juristischeperson)[1]。如果说法人概念的确立是现实与法律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公法人概念的缘起则更多地承载......
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1885—1977年)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布洛赫的众多著作中,《天赋人权与人的尊严》(1961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这部马克思主义......
知识产权的属性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石,关于知识产权权属问题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结论。知识产权究竟是私权还是人权,抑或两种属性兼备?私权与人权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冲突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法学也趋于成熟并酝酿着一场革命,即正在进行具有世界水平和我国特色的法学的创造工作,而在这之中尤为重要的是理论法学、法哲学的建构。正因为这一点......
公民概念是康德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试图要诠证一套先天的法[权利]原理,以此为构成公民状态的实证法律体系提供法[权利]的基础,或者说,为公民社会的法律体系提供观念和理论的基础。......
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长期困惑法学家们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处于两者之间交叉地带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更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叩问和梳理。如堕胎、安乐死、见死不救、善良违法等问题,......
今天我们谈到人权,首要援引的是于1948年12月10日由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包含规范各种不同人权的三十条。前言称“人权为所有民族和国家要达到的共同目标[1]。”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代表都......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回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达了他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思想转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这种转变不是一般地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而是对形而上学......
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迫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关联性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进而人们之间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