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
国内外学者对天下理论既有支持也有批评,疑问有三:(1)天下理论暗含了中国领导世界的想象;(2)天下理论是在歪曲古代概念基础上的重新构思;(3)天下理论掩盖了中国“华夷之辨”的观念。疑问(1)是一个误读,部分表达了对于超越西方价值观的不安与疑虑。疑问(2)更适合被表述为对于旧概念的创造性新解。疑问(3)则是对不同问题的一种混淆。为消解种种疑虑,可将天下体系理论的问题取向重新表述如下。
霍布斯从人人相互为敌出发设想自然状态,荀子则认为人们必先合群而居,后因分利问题导致冲突。两个人的思想都可指向一个当代问题:人类是否可以以一种群体合作的方式生存?或者说,是否存在着对于人类冲突的一个普遍有效的合作解?天下理论正是旨在寻找这样一个普遍有效的合作解。
中国政治的概念着眼于社会而不着眼于国家,所以追求形成“治世”而避免“乱世”。只有在“治世”条件下才有可能去改善任何事情。“治”是实现政治任何其他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乱”则破坏一切好事。在中国思维中,各种事物、各种人之间的正当性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只有先明确了关系的正当性,才能进一步明确政治实体(比如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正当性。因此,中国所理解的政治不仅事关利益分配,而且事关精神品质。其关心的是共同幸福的社会条件,而不是个人自由的国家条件。
中国传统政治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秩序的“社会”而不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国家”。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宗教性的边界,也不具有民族国家那样的主权边界。社会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扩大而连续展开的文化—生活空间。社会可以无限扩大,文化可以无限交融,所以政治也可以无限延伸。如果一种政治完美到万民归心,就将成为整个世界社会的政治。这个“世界性社会”就被称做“天下”。
根据这个理论,当代“世界”还只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世界,政治意义上的世界尚不存在。原因在于,西方政治思维看不到在国家之外还存在着世界公利,所以不可能发现国际冲突和文明冲突的合作解。至于人权高于主权,以个人权利去解构国家主权,只能导致效果更差的霍布斯状态。
西方政治开发了“国家”和“个人”这两个维度,延伸至极也无非是“国际”(international)。中国政治从天下开始,把“世界”当做一个分析单位,又以“家”为基层政治单位,国家作为一个中间层次,构成了“家国天下”的结构空间。天下意味着关于世界总体的一种政治观点,而国际则至多意味着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思想结构上看,中国思想更具开放性,更能够包容西方思想。西方思想在遭遇中国思想时有一种不适,因为许多问题落在了西方的思想框架之外。西方政治思想的成就主要是国家理论,它在国家的合法性和政治权力结构等问题上成就出色,但是在国际政治方面却贡献乏力。故我们可以考虑引进天下维度,把政治理论由“国家—国际理论”扩大为“世界—国际—国家理论”。
中国的周朝创造了天下体系。周朝本身是一个邦国,要想以小治大,就必须创造一个普遍有效的制度,否则不可能获得天下人心。世界不可能通过征服去得到,而只能通过一个普遍承认的世界制度去创造出来。世界制度先于世界,只有当创造了一个世界制度,且这个制度对各个国家都有好处,以至于各个国家都愿意加入这个制度时,这样才拥有了世界。世界政治成为国家政治的必要条件,有序世界成为有序国家的必要条件,世界之治成为一国之治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天下”既指地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可以居住的整个大地,又指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民心”,同时又指政治学意义上的世界政治制度,是大地、人心和世界政治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传统观念推崇和谐,主张维护差异和多样性并且利用多样性去创造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最优合作关系。和谐原则不仅是所谓“你有活路我也有活路”,而且是“你有活路当且仅当我有活路”,尤其是“你得好当且仅当我也得好”。我们可以把和谐策略称做“孔子改进”,以纪念孔子的经典表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天下世界观及和谐观念表达了一种中国式的普遍主义。西方的普遍主义追求对于每一个体普遍有效,中国的普遍主义追求对于每种关系普遍有效,它强调这样一个标准:一种关系或者一种涉及他人的行为方式如果是普遍有效的,那么它必须获得他人的普遍承认,并且这种关系或者行为方式必须能够经得起普遍模仿的检验,即当他人普遍模仿这一关系或者行为时,没有任何人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
在温特那里,人们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三种文化”:眼中只看到竞争的霍布斯文化;以竞争代替战争的洛克文化;与朋友建立同盟的康德文化。温特不支持霍布斯文化,他似乎相信,假如国际社会能够以康德文化为主流,就能够成为一个好世界。其实,这三种文化都经不起普遍模仿的检验,因为它们终究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排斥他者的文化,而排斥他者的行为也会被他者所模仿,结果必定促进不合作。尽管寻找朋友的康德文化比寻找敌人的霍布斯文化要好得多,但寻找朋友仍做不到化敌为友,这是康德文化的局限所在。而化敌为友正是中国天下世界观的基本精神,只有化敌为友才是唯一能够经得起普遍模仿的正确策略。天下观点正是西方所没有的第四种文化。
(选自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0期,录入编辑:乾乾)